第64章 良民-《城中村六个平方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老张,平日看你不爱说话,原来你心里跟明镜似的。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呀,这会不考虑,将来就措手不及。”

    “说到邮路改制的问题。我其实已经都给你说了。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沿途支局在主路旁交接,利用社会力量,减少企业支出。万一市局不答应,非改制成自办,大小车套跑,那就要打乱现有的邮运计划,重新盘点全市邮路,能复用的复用,能套跑的套跑,倒也并非不可。”老张接着说。

    “咱先不说第一个方案,就说第二套方案,存在的问题和阻力有哪些。”王丹平拿着纸笔,认真做着笔记。

    “这个改制,最大的问题就在分拣上,打乱了原有的邮运组织,所有分拣人员要重新记分拣格口。”老张说。

    “什么叫分拣格口?”

    “就是每一个邮件该分给谁,每一个堆位视为一个分拣格口。比如凉水镇,以及他们要经传的另外两个乡镇的邮件作为一个分拣格口,把到这个格口的所有邮件分到一个堆位,装车的时候一并装车,同其他格口分开,方便交卸。”

    “哦,我明白了。打乱了现有的邮路组织,势必要打乱分拣格口。分拣员就要重新记忆新的格口,不然就会错分。”王丹平说。

    “对。一个熟练的分拣员一分钟能分五十个邮件。得记上百个地址,没一两个月功夫是记不下的。所以我优先推荐主路交接。”老张说。

    “还有呢?”

    “还有就是,把两个县的邮路,并成一条,让大车跑县城,小车跑支线。虽然解决了资源浪费,也解决了小路大车运送的问题,但是战线拉的更长了,邮车司机工作强度也就随之增大了。其实算上大车在支线途中耽搁的时间,路程远一点,但是时间反而能节省,就怕还是有司机不愿意啊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有办法。”王丹平卖个关子。反倒让老张对他另眼相看了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
    第(3/3)页